一、评价与测试的基本要求
(一)明确评价的目的
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(实验)》明确规定: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。” 要达到这个目的,评价就要突出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功能,跳出评价就是甄别,评价就是筛选的误区——虽然评价具有检查、诊断、反馈、甄别、选拔、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。具体体现在:不可以单纯按照考试分数来为学生排队,区分所谓优生、差生,而是要发挥激励和发展的功能,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,不断获得成功并不断感受成功,进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,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。
(二)坚持教师与学生共为评价主体
《课程标准》要求评价的主体多样化,我觉得在当下语文教学实践中,主要应当矫正评价主动权在教师一边的做法,简言之,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,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,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存在的不足,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角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需要语文教师精心、细致的指导。具体而言,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制订必要的、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和办法,并对学生评价给予必要的提示,以确保评价的准确、公平。
(三)突出过程性评价
语文学习提倡积累、感悟和思考,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。从这一点出发,我认为必须注重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,学习过程包括能体现学生的识记积累质与量、阅读和写作量与质、参与程度和态度、学习成果等。这些过程性要素应当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中。
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,充分考虑到其他因素,指导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,并由师生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各方面情况作出评价。
具体而言,过程性评价的项目包括:1、识记与积累;2、演讲;3、辩论;4、课外阅读(含专题研读);5、读书报告会;6、对对子;7、戏剧表演;8、调查研究;9、写作展示与总结;10、诗文朗诵。以上各项,可根据教材编写顺序或学段教学内容安排,制作成《学生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手册》,交由课代表或学生本人保管,以便及时登记相关数据并做好评价工作。
(四)学分的评定
每个学段学分的评定,由模块水平测试和过程性评价两个部分构成,各占50%,即各一个学分。
模块水平测试为笔试形式,必修模块满分100分,选修模块满分150分。
过程性评价为等级制,分为ABCD四个等级,其中A表示“优秀”,B表示“良好”,C表示“合格”,D表示“不合格”;每个学段大约5——7项,学生应至少60%的项达到C级方为学段合格,学段合格即可获得一个学分。
过程性评价等级的评定,采用师生结合的方式。如果学生自评和互评一致,则以学生评定为准,如果不一致,教师要根据实际抽测后再评定。在评价中,教师有义务抽查《学生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手册》,以便发现问题,鼓励优秀。
模块水平测试实行百分制,达5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一个学分。
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尽心尽力力争获得更多的“A”,为未来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。
二、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策略
(一)评价项目安排
以下评价计划是根据粤教版教材内容安排的;本项目仅安排在高一高二四个学段中。本评价计划仅供参考。具体安排如下:
|
第一学段 |
第二学段 |
第三学段 |
第四学段 |
高一年级 |
1、识记与积累(1) 2、演讲(1) 3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1) 4、读书报告会(1) 5、诗文朗诵(1) 6、写作展示(1) |
1、识记与积累(2) 2、演讲(2) 3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2) 4、读书报告会(2) 5、写作展示与总结(1) |
1、识记与积累(3) 2、演讲(3) 3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3) 4、读书报告会(3) 5、对对子 6、诗文朗诵(2) 7、写作展示(2) |
1、识记与积累(4) 2、演讲(4) 3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4) 4、读书报告会(4) 5、写作展示与总结(2) 6、辩论(1) |
高二年级 |
1、识记与积累(5) 2、演讲(5) 3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5) 4、读书报告会(5) 5、戏剧表演 6、诗文朗诵(3) 7、写作展示(3) |
1、识记与积累(6) 2、演讲(6) 3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6) 4、读书报告会(6) 5、写作展示与总结(3) 6、辩论(2) 7、调查研究 |
1、识记与积累(7) 2、演讲(7) 3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7) 4、读书报告会(7) 5、诗文朗诵(4) 6、写作展示(4) |
1、识记与积累(8) 2、演讲(8) 3、写作展示与总结(4) 4、课外阅读(专题研读)(8) 5、读书报告会(8) 6、辩论(3) |
(二)评价内容、要求及评价量表
1、识记与积累
识记与积累主要是指本学段学习的文本和相关材料。每学段检查一次。
(1)整理识记
评价内容、标准:现代文:主要词句段,包括:①俗语;②优美句段;③哲理句段。文言文:①主要实词;②虚词;③句式。文学文化等:①著名作家及其作品;②常见文化常识;③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。整理的范围包括教科书中的阅读文本和相关教辅用书中的选读文本。
方法:可以分块设计成各种表格,也可以分条分列。最好都准备一本比较精致的笔记本,打算一用三年(这样做可以形成比较完备的语文知识系统)。
(2)背诵积累
评价内容、标准:教材中的规定要背诵默写的文本;课外常见名言警句。
方法:首先要背熟,然后提倡抄写,最后再默写。抄写或默写最好使用一个精致的笔记本,这样方便自己日后背诵默写,而且方便自己检查哪些地方会有错漏、哪些个字常写错等。
(3)评价量表
项目 |
整理识记完成情况 |
背诵积累完成情况 | |||||||||||||
现代文 |
文言文 |
文学文化等 |
抄写 |
默写 | |||||||||||
等级 |
AB |
C |
D |
AB |
C |
D |
AB |
C |
D |
AB |
C |
D |
A |
BC |
D |
评价标准 |
三项均有 |
三项一项 |
三项二项 |
三项均有 |
三项缺一 |
三项缺二 |
三项均有 |
三项缺一 |
三项缺二 |
完成90 % |
完成80 % |
完成60 % |
错漏 1 字以内 |
错漏2-5字 |
错漏 6 字以上 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(1)空白格说明:每学段每一列第一格为自评,第二格为互评,第三格为教师评。以下各项目的评价量表同此。(2)各等次的评定应当根据完成的质量而定。
2、演讲
包括演讲比赛、课前三分钟演讲。
(1)演讲稿的完成:按顺序如期完成演讲稿并提交,提交形式可以是电子稿,也可以是纸质稿。
(2)演讲评价内容、标准:①演讲内容紧扣主题,主题鲜明、深刻,材料典型充分。②语言表达口齿清晰,表达流畅,能准确、恰当地表情达意。③衣着整洁,仪态端庄大方,举止自然得体。④不超过时限。
课前三分钟演讲每节课都进行,演讲顺序采用学生认可的轮流制。
(3)评价量表
项目 |
演讲稿 |
演 讲 | ||||||
评价标准 |
按期提交并评为优 |
延迟提交并评为合格 |
没有提交 |
① |
② |
③ |
④ |
等级 |
等级 |
A |
BC |
D |
30分 |
30分 |
20分 |
20分 |
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(1)演讲稿等次由学生自评、互评确定,若有争议,可以交由教师评定。演讲赛主持人的等次可由学生投票确定。(2)演讲分数与等级的转换:90分以上为“优秀”;75——89分为“良好”;60——74分为合格;60分(不含)以下不合格。
3、课外阅读(含专题研读)
(1)评价要求、标准:阅读量(每学年不少于70万)、评论(读后感)(每学年不少于4000字)、摘抄(每学年不少于6000字)。三者缺一不可。其中阅读量和摘抄是相关联的,阅读了哪些作品要求一定要摘抄一定量的优美句段、哲理句段等。评论(读后感)①要突出原创。②突出个性解读,有理有据。③力求新颖、有启示作用。④不少于1000字。
方法:阅读量和摘抄由学生评定;评论(读后感)由教师评定或由师生双重评价确定。
(2)评价量表
项目 |
阅读量 |
摘抄 |
评论(读后感) | |||||||||
评价标准 |
26万字以上 |
22-26万字 |
18-22万字 |
18万字以内 |
3000字以上 |
2000—3000 |
1000-2000 |
不足1000 |
① |
② |
③ |
④ |
等级 |
A |
B |
C |
D |
A |
B |
C |
D |
|
|
|
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、读书报告会
(1)评价要求、标准:学生须按期提交相关材料;再同伴推荐(教师指导学生,由学生组成评委负责评定、推荐),教师可以补充推荐,被推荐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。
方法:读书报告会每个学段举行一次。
(2)评价量表
评价标准 |
被同伴(教师)推荐 |
已提交完整材料 |
延迟提交完整材料或不够齐全 |
未提交材料 |
等级 |
A |
B |
C |
D 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自荐作品若被表决评为“优秀”的,也同等认可;写作推荐词的同学,经评议认为推荐词可以评为“优秀”的,该同学本项目等级可视为“优秀”。
5、诗文朗诵
(1)诗文朗诵的内容:本学段及以前各学段已经学习过的高考必考的诗文或优秀诗文;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必背经典或优秀的诗文。
(2)评价标准:①内容:完整、准确,无缺漏;②表演技巧:能正确把握诗文内容;声情并茂,朗诵富有韵味和感染力,能与观众产生共鸣;③语言表达:语音标准、语调自然、流畅;④整体形象:衣着得体,与诗文内容相协调。
(3)评价量表
座号 |
姓名 |
朗诵题目 |
内容(30分) |
表演技巧(30分) |
语言表达(30分) |
整体形象(10分) |
总评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0分以上为“优秀”;75——89分为“良好”;60——74分为合格;60分(不含)以下不合格。主持人经全班表决被评为“优秀”的可评为“A”,也可以评为其余等次。
6、写作展示与总结
(1)评价内容、标准:包括专项写作的自评互评活动;专项写作、综合写作和专题写作的成果展示。
自评互评活动主要看:①是否根据基础等级、发展等级给文章评分;②评分误差是否控制在6分以内;③是否有圈点、旁批;④是否有总评。
成果展示分为两种:开辟班级专栏——“亮点分享”(用来展示专项写作和专题写作成果);复印原作,学生传阅——“原创作品展示”(用来展示综合写作成果)。只要是原创的,每展示一次,就可以获得一个“A”。
方法:一般由教师评定等次。
(2)写作总结
评价内容、标准:①设计一个封面;②拟写一个作品集名称;③写一篇序跋(写作反思);④筛选好文章并拟制目录。鼓励学生制作电子版。
方法:写作总结每学期举行一次。一般由学生自评、互评确定等次,若有异议,可由教师确定。
(3)专项写作活动的自评互评活动评价量表
评价标准 |
符合四项内容 |
符合三项内容 |
只符合两项内容或没有完成 |
等级 |
AB |
C |
D 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 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 |
|
|
|
(4)写作展示评价量表(统计表)
项目 |
座号 |
姓名 |
周别 |
文章标题 |
等级 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 |
|
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 |
|
|
|
|
|
此项目由一般教师评定。
(5)写作总结评价量表
评价标准 |
符合四项内容 |
符合三项内容 |
只符合两项内容或没有完成 |
等级 |
AB |
C |
D 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 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 |
|
|
|
应当根据制作的质量确定等级。
7、对对子
(1)评价要求、标准:①创作范围:给校门、教室门、宿舍门、家门、卧室门等创作一幅对子;②每位学生必须参加,至少撰写一对对子;③确定某一个月为对对子月,每周举办一次原创对子评比,评选出“优秀对子”若干。
(2)评比方法:利用教室后黑板,展示学生的原创对子;全体学生投票评价,评出“优秀对子”(不限量);将学生创作的“优秀对子”打印出来,在“亮点分享”专栏中展示。
(3)评价量表(统计表)
优秀对子统计表
序号 |
周别 |
座号 |
姓名 |
对子内容 |
优秀与否 |
等级 |
1 |
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|
5 |
|
|
|
|
|
|
6 |
|
|
|
|
|
|
只要有一次被评为“优秀对子”即可评定为“A”;只要参与就可评为合格,不参与的为不合格。
8、辩论
(1)辩论稿:选择正反方中的一方,如期完成辩论稿并提交,提交形式可以是电子稿,也可以是纸质稿。
(2)辩论评价要求与标准:①言谈举止有礼貌并能尊重听众;②表达清晰、有条理;③有独到的见解;④资料详实,能反驳对方。
(3)评价量表
项目 |
辩论稿 |
辩 论 | ||||||
评价标准 |
按期提交并评为优 |
延迟提交并评为合格 |
没有提交 |
① |
② |
③ |
④ |
等级 |
等级 |
A |
BC |
D |
20分 |
20分 |
30分 |
30分 |
|
第一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 |
第二学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(1)辩论后,若被评为“最佳辩手”,其两项评价均可评定为“A”;获胜队队员的辩论项可评为“A”。辩论赛主持人的等次可由学生投票确定。(2)辩论稿等次由学生自评、互评确定,若有争议,可以交由教师评定。(3)演讲分数与等级的转换:90分以上为“优秀”;75——89分为“良好”;60——74分为合格;60分(不含)以下不合格。
9、社会调查
(1)要求:①分组确定调查的主题、科学拟制问卷;②人员进行分工并搜集、整理资料;③分析整合资料并形成报告;④汇报、交流并评选出“优秀报告”(教师指导学生,由学生组成评委负责评定);⑤全体学生必须参与其中。
(2)评价量表
序号 |
座号 |
姓名 |
调查名称 |
参与角色 |
是否“优秀报告” |
总评 |
1 |
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|
(1)被评为“优秀报告”的,其成员该项可视为“优秀”;没有参与活动的为不合格。(2)组员等次由组长根据各自表现评定。(3)组长由组员根据表现评定。
10、戏剧表演
(1)结合必修五教材中的戏剧单元组织学生开展戏剧表演活动。要求:①阅读完整版戏剧作品,参考阅读相关材料;②自主组合演员,确定角色;③指导排练;正式表演;④评选“优秀演员”若干名和“优秀表演剧目”若干(教师指导学生,由学生组成评委负责评定);⑤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活动。
可以考虑只演片段。
(2)评价量表
座号 |
姓名 |
剧目名称 |
参演角色(其他工作) |
是否“优秀演员” |
总评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学生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可视为此项合格;被评为“优秀表演剧目”的全体演员、导演和提起工作人员可视同为“优秀”;没有参与活动的为不合格。
(三)学段过程性评价汇总表
根据上述评价项目,可以设计一张汇总表。以下样表仅供参考。
高 ( )班第 学段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汇总表
|
⒈识记积累(含识记、积累) |
⒉演讲 (含演讲稿与演讲) |
⒊课外阅读 (含阅读量、摘抄、评论) |
⒋读书报告会 |
⒌写作展示与总结(含专项点评、展示、总结) |
|
|
总
计 | 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(1)总计栏用于统计获得A、B、C、D的个数;每个学段获得60%的C及以上可得一个学分。(2)前述五项基本为各学段规定动作,空格留作备填。
三、必修模块学业水平测试策略
(一)测试内容与试题结构
1、测试内容
本学段所学模块内容以及相关辅助练习册等。
2、试题结构及题型要求
(1)语言知识:包括语音、词语、病句。均为选择题,共三道题。
(2)古代诗文阅读:文言文考查课内;古典诗词课内课外结合。文言文阅读命制四道选择题、翻译和简答共三道题;古典诗词,课内、课外均按高考题型命制,各命制两个小题共四道题。
(3)现代文阅读:课内课外结合,一般两个文段,一个文段在课内,一个文段在课外。课内文段阅读为三道选择题或两道选择题、一道主观题;课外阅读按高考题型命制。
(4)语言运用:内容涉及本模块已经涉及到的知识点;按高考题型命制两个题目。
(5)默写:本模块要求背诵默写的诗文。
(6)作文。按高考要求命制一道题。
(二)百分制与等级制的转换
75——100分为A; 65——74分为B; 50——64分为C; 49分及以下为D。
四、选修模块学业水平测试策略
(一)测试内容与试题结构
1、测试内容
本学段所学模块内容以及相关辅助练习册等。
2、试题结构及题型要求
根据高考试卷题型和高考《考试说明》的要求命制。但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,在选修某一模块时,可以突出某一模块的考查。
(二)百分制与等级制的转换
113——150为A;98——112为B;75——97为C;75以下为D。
评论